省质监局组织对配制酒等23类食品生产环节专项抽检

省质监局组织对配制酒等23类食品生产环节专项抽检

时间:2012-11-27 15:1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鸿运机械 点击:
23类食品,共抽检样品535批次,发现内在质量不合格样品52批次,不合格样品发现率为9.72%。

  一、基本情况

  2012年6-7月,省质监局组织对配制酒等23类食品生产环节专项抽检。本次专项抽检主要抽查了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饮料、酱腌菜、瓶(桶)装饮用水、糕点、蜜饯、冷冻饮品、水产加工品、茶叶、食用植物油、豆制品、酱油、蜂蜜、饼干、小麦粉、麦片、罐头、含乳饮料、食醋、碳酸饮料、糖果及其制品等23类食品,共抽检样品535批次,发现内在质量不合格样品52批次,不合格样品发现率为9.72%。

  二、抽检具体情况

  (一)配制酒

  本次抽查了41批次配制酒,对重金属、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甲醇、感官、酒精度、标签等项目进行检验,其中3批次内在质量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是实际酒精度与标示的酒精度不相符。此外个别产品标签标识不合格。

  (二)果冻

  本次抽查了18批次果冻,对防腐剂、甜味剂、重金属、微生物项目、二氧化硫残留量、标签、可溶性固形物、着色剂等项目进行检验,其中3批次内在质量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是可溶性固形物、菌落总数。此外个别产品标签标识不合格。

  可溶性固形物是果冻的重要质量指标,它体现产品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可溶性固形物指标不合格原因可能是企业为降低成本,有意减少营养物质的加入量。

  (三)膨化食品

  本次抽查了16批次膨化食品,对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合成着色剂、重金属、黄曲霉毒素B1、微生物项目(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抗氧化剂、标签等项目进行检验,其中5批次内在质量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是羰基价、甜蜜素、大肠菌群。此外个别产品标签标识不合格。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个别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改善口味增加甜度,过量添加了甜味剂。

  (四)果味饮料、果蔬汁饮料及果蔬饮料、茶饮料

  本次抽查了20批次果味饮料、果蔬汁饮料及果蔬饮料、茶饮料,对重金属、微生物项目(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致病菌、商业无菌)、展青霉素、合成着色剂、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防腐剂、二氧化硫残留量、标签等项目进行检验,其中2批次内在质量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是菌落总数和糖精钠。此外个别产品标签标识不合格。

  糖精钠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企业的工艺控制不严,或者个别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改善口味增加甜度,过量添加了甜味剂。

  (五)酱腌菜

  本次抽查了20批次酱腌菜,对重金属、防腐剂、合成着色剂、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微生物项目、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B1、标签等项目进行检验,其中1批次内在质量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是糖精钠。此外个别产品标签标识不合格。

  (六)瓶(桶)装饮用水

  本次抽查了60批次瓶(桶)装饮用水,对重金属、微生物项目(菌落总数、产气荚膜梭菌、大肠菌群、粪链球菌、酵母菌、霉菌、铜绿假单胞菌、致病菌)、亚硝酸盐、溴酸盐、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企业产品标签明示的其他界限指标、高锰酸钾消耗量、电导率、标签、pH等项目进行检验,其中19批次内在质量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是菌落总数、溴酸盐和pH值。此外个别产品标签标识不合格。

  饮用水pH值偏低,主要原因是生产工艺中采用的离子法或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不够完善,导致水质质量下降、偏酸性。

  (七)糕点

  本次抽查了20批次糕点,对酸价、过氧化值、重金属、黄曲霉毒素B1、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诱惑红)、微生物项目、标签、三聚氰胺、富马酸二甲酯、硼砂等项目进行检验,其中1批次内在质量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是柠檬黄。此外个别产品标签标识不合格。

  柠檬黄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企业为了使产品的外观更加漂亮,超范围使用柠檬黄。

  (八)蜜饯

  本次抽查了20批次蜜饯,对重金属、二氧化硫残留量、防腐剂、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着色剂、六六六、滴滴涕、微生物项目、标签等项目进行检验,其中1批次内在质量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是甜味剂糖精钠和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此外个别产品标签标识不合格。

  (九)冷冻饮品

  本次抽查了20批次冷冻饮品,对其重金属、微生物项目(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甜味剂、着色剂、三聚氰胺(含乳)、标签等项目进行检验,其中4批次内在质量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此外个别产品标签标识不合格。

  (十)水产加工品

  本次抽查了8批次水产加工品,对微生物项目(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重金属、防腐剂、硼砂、敌敌畏、标签等项目进行检验,其中1批次内在质量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此外个别产品标签标识不合格。

  (十一)茶叶

  本次抽查了40批次茶叶,对农药残留项目、重金属、稀土、标签等项目进行检验,其中3批次内在质量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是稀土(以稀土氧化物总量计),此外个别产品标签标识不合格。

  稀土含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在茶叶种植过程中滥用含稀土的植物生长激素肥料或喷施后未到有效的间隔期就采摘茶叶。使用了含稀土的肥料使土壤中残留高含量的稀土,造成种植的茶叶稀土残留量超标。

  (十二)食用植物油(花生油、食用调和油)

  本次抽查了30批次食用植物油(花生油、食用调和油),对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重金属、黄曲霉毒素B1、抗氧化剂、相对密度、脂肪酸组成(棕榈酸、油酸、亚麻酸、亚油酸)、折光指数n40、苯并(α)芘、标签等项目进行检验,其中2批次内在质量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和棕榈酸。

  黄曲霉毒素B1超标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生产时没有严格挑拣花生原料和进行相关检测,或者没有采用精炼工艺或工艺控制不足。棕榈酸是花生油的特征指标之一,棕榈酸不合格反映了花生油不纯。

  (十三)豆制品

  本次抽查了20批次豆制品,对重金属、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微生物项目(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碱性嫩黄O、碱性橙Ⅱ、黄曲霉毒素B1、吊白块、标签、氨基酸态氮等项目进行检验,其中4批次内在质量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氨基酸态氮。

  豆制品氨基酸态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原料蛋白质含量不高、发酵温度控制不当、发酵时间不够等。

相关标签:

中国食品机械代表企业--中国食品机械十大制造商--中国食品安全协会理事会员--全球食品机械优质供应商